您的位置: 首页>> >> 情感课堂

激发孩子学习动力先改善家庭环境

发布时间: 2023-10-23 来源: 中国妇女报 阅读: 12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本期做客专家

赵春丽,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河南省教育厅承办的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专家讲师团成员、河南省平顶山市心理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Q:

我儿子13岁,孩子聪明、乖巧、懂事、善解人意,动手能力强,学习成绩也不错,时常帮妈妈做家务,照看弟弟。他从小跟外公、外婆生活,回到我们身边后,孩子爸爸看不惯他的诸多生活习惯,加上工作和生活压力,对孩子百般挑剔,采用打压、否定的方式跟孩子沟通,甚至打骂、羞辱孩子,导致孩子失去自信。现在,孩子彻底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上学,不学习,不和任何人沟通,一天只吃一顿饭。

面对这种情况,我该怎样激发孩子学习动力,让孩子回归学校呢?

薰衣草

A:

薰衣草,你好!

孩子不上学,不仅仅涉及学习动力的问题,还包含如下几种原因: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本应是活泼好动、贪玩调皮的,尤其是男孩子。孩子最好是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如果孩子能得到爸爸妈妈更好的陪伴,且父母夫妻感情好,每个成长阶段的需求都能被父母适度满足,孩子就会平稳度过青春期,起码青春期波动不会失控,根据您的描述,比如:乖巧、懂事、善解人意,这些品质很好,很讨人喜欢,符合好孩子的标准,但是,这样的“好孩子”是被压抑出来的,好孩子称号背后是讨好型人格。

成熟的父母应该是孩子的世界、保护伞、港湾和加油站。不成熟的父母由于婴儿期和童年期,即7岁前、特别是3岁前的创伤经历形成的情结、认知和信念,以及为了保护自己弱小生命的焦虑和恐惧,无意识中形成了强迫性重复模式,当他们成年后遇见外界相应的刺激时就会把不良情绪发泄到弱者身上。相对来说,自己对亲人更有掌控感,往往会毫无顾忌地把负面情绪发泄到亲人身上,孩子是家庭最弱的,没有危险性,对付孩子对自己更安全,所以,孩子就成了家里的替罪羊、家庭负性情绪和压力的调节器。

孩子从小没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本身就缺少父爱、母爱,没有安全感、归属感,有被抛弃感、焦虑感、恐惧感、孤独感和无助感,认为自己不被认可、不被接纳、不被爱,由于情绪时常被压抑,可能产生抑郁情结,甚至双相情感障碍,由于情绪无法排解,有可能发展成为心因性躯体疾病。

由于上述原因,孩子回望过去,尽是伤心、失望;目睹眼下,满是绝望;展望未来,则是无尽的焦虑与恐惧,孩子逐渐失去自信心、厌学、厌世。

要想激发孩子学习动力,首先要改善家庭环境,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其乐融融,父慈子孝,家长成为孩子的榜样和偶像,让家成为孩子的心灵花园,孩子在爱中成长,拥有饱满的爱的滋养。

其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动力的源泉,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是帮助孩子找到兴趣爱好,帮助、支持、呵护孩子实现自己的愿望,享受生命的丰盛与富足。

怎样找到孩子的兴趣? 孩子做事特别投入、忘我、享受、喜悦,踏实、有成就感和意义感,充满激情与活力,这即是孩子兴趣的显现。找到兴趣后,父母要帮助孩子规划实现兴趣的具体方案与步骤,比如孩子的兴趣是成为宇航员,父母应问问孩子当宇航员需要考什么样的大学? 考这个大学需要上怎样的高中? 当下孩子学习成绩距离进入这个高中有多大差距,具体到各科学习,需要怎样提升? 现在怎样做才可以到达目标?

为此,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制订学习计划,鼓励孩子踏踏实实完成一个个阶段性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孩子或许会有不喜欢的科目、老师、流程、规则等,告诉孩子,这些是为了达到目标的必经之路,是服务于目标的规定项目,就像开车必须要经历考驾照的过程。另外,表彰奖励可以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物质和语言激励因人而异,父母要及时、适度地肯定、表扬、鼓励、奖励孩子,让孩子看到自己努力的阶段性成果,便于再接再厉。

c_msg
Baidu
map